朝堂上的形式如我所料。
楊漣真的把葉向高的書信交由各省駐京官員傳抄,鬧的紛紛揚揚。
接著我收到的奏折中除了彈劾魏忠賢的,還有彈劾葉向高的。
又過幾天,我接到了葉向高送來的請辭信。
我知道是時候召開第二次朝會了。
「皇上,魏忠賢把持朝政,殘害忠良,天下只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。
臣又列魏忠賢六百項大罪,請皇上過目?!?/p>
「皇上,葉向高身為首輔,不為皇上鋤奸,反為奸黨辯護,罪大惡極。
臣亦列舉其罪二十條,請皇上過目。」
楊漣一上來就火力十足。
好家伙,列了六百項大罪!
真是張口就來!
他真以為我是小孩子,以為列的罪越多就越可信?
這次也有官員附和他,不過跟上次比,少了一大半。
這是當然的,誰讓楊漣這小子瘋了似的攻擊葉向高。
葉向高是三朝元老,還是個老好人,他推薦過很多官員,幫過很多人。
葉向高若想搞楊漣,分分鐘就能把他搞倒。
只是葉向高是個老好人,一向溫溫吞吞,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。
楊漣為何如此好斗?
其實這不奇怪,楊漣這種行為在我大明不在少見。
我欽點的第一個狀元也是如此,那家伙之前只是個悶頭讀書的書生。
卻在見我的第一面就譏諷朝廷制度,譏諷我是戲臺上傀儡。
氣的我立刻就讓他滾回家了。
這類人執(zhí)著于表現(xiàn)自己的「忠直」,甚至到了偏執(zhí)的地步。
以至于他們往往看不清形式。
現(xiàn)在葉向高還沒對楊漣出手,但支持楊漣的人已經(jīng)少了一大半。
楊漣所倚仗的不過是人多。
人不多了,我還顧忌什么?
「楊漣憑空誣陷他人,沽名釣譽!
來人,將楊漣的官服脫了,罷職為民,回家反省?!?/p>
「凡是有人敢為楊漣求情的,與之同罪!」
我一連下了兩個命令。
凈軍們一擁而上,將楊漣的官帽和官服脫了。
因為太突然,大臣們還沒反應過來。
楊漣先是一呆,隨即大怒。
「陛下不能容納直諫之臣,豈是圣明之主?」
「臣一心為皇上除害,不想遭此對待!」
他又轉身對其他大臣,怒目道:
「諸公與漣相約除賊,此時不盡忠直言,更待何時?」
大臣們面面相覷,不敢上前。
我冷笑,巴不得這時候再站出來幾個,我好一并處分了。
一百多個官員我怕,幾十個官員,哪怕全罷免了,朝廷也照樣運轉!
被楊漣怒斥的官員沒有人站出來,倒是另一邊有人站出。
「陛下,楊漣前列二十四條罪,后列六百條罪,直當朝政是兒戲!
這種人理該罷免?!?/p>
居然有人敢反對自己,楊漣先是發(fā)愣,然后就是憤怒。
氣的胡子都抖了起來。
他指著那人大罵:
「奸臣!奸臣!你也是奸臣!」
「陛下,楊漣咆哮朝堂,目無君上,犯了大不敬之罪,臣請陛下將他治罪!」
又有一人站了出來。
「臣附議,楊漣此人訕君賣直,枉為人臣!」
第三人站了出來。
接著是第四人,第五人……
楊漣的臉一下子變成了豬肝色。
他從來打都是順風局,無論是彈劾魏忠賢還是指責葉向高都有很多人附和他。
他怎么也想不通,為什么會落到現(xiàn)在這個境地。
「卿等所言甚是,楊漣出言無狀,咆哮朝堂,將其杖責二十,逐出朝堂!」
我心情大好,訕君賣直……看來眾臣心里其實是清楚的啊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