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大軍在距離郯城三十里處,選擇了一處背靠山林、旁有水源的丘陵地帶扎下營寨。營寨依山而建,挖掘了濠溝,設(shè)立了鹿角等防御工事。他深知兵力劣勢,不敢貿(mào)然與曹軍主力決戰(zhàn)。
安營扎寨已畢,劉備立刻召集關(guān)羽、張飛、趙云、太史慈、李沐、簡雍等人,升帳議事。
“諸位,”劉備面色凝重地開口道,“我軍已至徐州,郯城被圍日久,形勢危急。曹軍勢大,其營寨堅固,攻城器械精良。我軍兵力處于劣勢,如何才能解郯城之圍,救出陶恭祖,還請諸位暢所欲言。”
張飛第一個按捺不住,豹頭環(huán)眼圓睜,大聲道:“大哥!依俺看,沒什么好商量的!曹操那廝雖然兵多,但定然想不到俺們來得這么快!俺們今夜便點齊兵馬,直接殺他個措手不及!俺愿為先鋒,率一軍直沖曹操中軍大帳,擒了那曹賊,徐州之圍自然就解了!”
李沐聞言,心中暗暗搖頭。張飛勇則勇矣,但現(xiàn)在的想法太過簡單。曹操營寨豈是那么容易沖擊的?只怕還沒沖到中軍,自己就先陷入重圍了,還需歷練。
關(guān)羽撫髯道:“三弟之勇可嘉,但曹操非管亥可比,其營寨必是防衛(wèi)森嚴(yán),強攻恐難奏效,徒增傷亡。我軍遠道而來,士卒疲憊,宜先穩(wěn)住陣腳,再尋破敵之策?!?/p>
趙云也拱手道:“末將贊同關(guān)將軍之言。曹軍勢大,我軍當(dāng)避其鋒芒,尋其破綻。強攻乃下策?!?/p>
太史慈此刻聞言亦是鄭重道:“主公,末將以為,曹軍圍城數(shù)日,攻勢正猛,其必有防我援軍之備。此時我軍若貿(mào)然全軍出擊,正中其下懷,極易被其內(nèi)外夾擊。我軍騎兵雖銳,亦不宜輕率投入攻堅或夜襲敵堅營之戰(zhàn)?!?/p>
劉備點了點頭,目光轉(zhuǎn)向李沐:“子修,依你之見,我等當(dāng)如何行事?”
一時間,大帳內(nèi)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沐身上。
李沐從容起身,走到帳中懸掛的簡易地圖前,地圖上已經(jīng)標(biāo)注了曹軍營寨的大致分布和郯城的位置。他沉吟片刻,朗聲道:“主公,諸位將軍,曹軍勢大,我軍兵少,正如諸位所言,強攻乃下策,徒增傷亡,于事無補。若要解郯城之圍,非出奇兵不可。沐不才,現(xiàn)有二策,請主公與諸位將軍參詳?!?/p>
“哦?軍師快快講來!”劉備精神一振。
李沐伸出一根手指:“其一,趁虛而入?!?/p>
他指著地圖上郯城與曹軍營寨之間的一處結(jié)合部,說道:“曹軍圍城,兵力分散于四門。我軍新至,曹操必然以為我軍會先立足未穩(wěn),不敢輕舉妄動。我軍可反其道而行之,趁夜色掩護,悄然潛至曹軍防線某一薄弱之處,發(fā)動突襲,力求一舉撕開缺口,沖入郯城,與陶恭祖匯合。一旦我軍入城,則城中守軍士氣必然大振,我等便可憑借城池之利,與曹軍周旋。曹操遠道而來,糧草補給不易,日久必然生變。此乃險中求勝之策,關(guān)鍵在于‘快’與‘奇’,一旦成功,則可迅速改變戰(zhàn)場態(tài)勢?!?/p>
眾人聽了,皆暗暗點頭。此計確實出人意料,若能成功沖入城中,背靠堅城,壓力便會小很多。
張飛聽得眼睛發(fā)亮:“軍師此計甚好!俺愿率本部步卒,夜襲曹營,沖入郯城!”
李沐微微一笑,又伸出第二根手指:“其二,疲兵擾敵,尋機破之。”
“主公,我軍步卒數(shù)量雖不及曹軍,但我軍有趙子龍將軍統(tǒng)領(lǐng)的三千精銳騎兵,此乃我軍最大優(yōu)勢,亦是曹軍之短板。我軍可將步兵主力(約三千人)留守營寨,深溝高壘,嚴(yán)陣以待,使其不敢輕易來攻。而將這三千鐵騎,靈活調(diào)配,編組成數(shù)支精干小隊。”
“可由翼德將軍挑選五百驍勇騎兵,子義將軍亦挑選五百善射騎兵,子龍將軍則親率其余兩千鐵騎,或再細(xì)分為兩至三隊。這些騎兵小隊,不與曹軍主力硬拼,亦不求殺傷多少敵人。其主要任務(wù),便是襲擾!攜帶大量銅鑼、號角、響箭等物,晝夜不停,輪番前往曹軍營寨之外,虛張聲勢,鼓噪?yún)群埃龀黾磳⒐I的假象。敵若出兵追擊,我軍騎兵便憑借機動力迅速后撤,誘其深入;敵若龜縮不出,我軍騎兵便在安全距離外射箭騷擾,鳴金挑戰(zhàn),使其不得安寧?!?/p>
“如此一來,曹軍必然日夜警惕,時刻防備我軍突襲,士卒難以得到充分休息,疲于奔命。長此以往,曹軍士氣必然低落,軍心渙散,攻城力度亦會大減。而我軍騎兵輪番出擊,亦可得到休整。待曹軍被我軍拖得精疲力盡,戒備松懈之時,我軍再尋機集結(jié)主力,或突襲其糧道,或與其精疲之師決戰(zhàn),則勝算大增。此乃以逸待勞,擾亂敵心之策,關(guān)鍵在于‘纏’與‘耗’。”
李沐將兩策說完,帳內(nèi)陷入一片沉思。
第一策,兵行險著,一旦成功,收益巨大,可以迅速入城,但風(fēng)險也高,萬一突襲不成,反而損兵折將,甚至可能被曹軍合圍。
第二策,相對穩(wěn)妥,利用騎兵優(yōu)勢,慢慢消磨曹軍的銳氣和耐心,但耗時較長,對騎兵的統(tǒng)帥能力和執(zhí)行力要求極高,且不知郯城還能支撐多久。
劉備眉頭微蹙,看向眾人:“云長、翼德、子龍、子義,子修此二策,你們以為如何?”
關(guān)羽沉吟道:“軍師第一策,若能成功,則我軍可迅速掌握主動。但曹操用兵謹(jǐn)慎,營寨必有防備,夜襲沖陣,風(fēng)險不小。且我軍對曹營具體部署尚不完全清楚,一旦陷入其中,后果難料?!彼鼉A向于穩(wěn)妥。
趙云思索片刻,開口道:“軍師第二策,以我騎兵之長,攻敵步兵之短,確實高明。我三千鐵騎,機動力強,足以勝任襲擾疲敵之任。只是此法耗時日久,不知郯城守軍尚能支撐幾時?且曹軍若分兵嚴(yán)防,我軍襲擾效果亦會減弱?!彼c出了第二策的關(guān)鍵問題。
張飛則大聲道:“俺還是覺得第一策痛快!兵貴神速,趁他立足未穩(wěn),殺進去!第二策磨磨蹭蹭,等把曹操耗垮了,黃花菜都涼了!萬一陶謙那老兒撐不住,俺們不就白來了?”他性子急,不喜歡這種拖延的戰(zhàn)術(shù)。
太史慈亦道:“若郯城糧草充足,守軍尚能堅持,第二策更為穩(wěn)妥。若城中已是強弩之末,則第一策雖險,亦不失為一搏之機。以末將觀之,我軍騎兵精銳,若用于襲擾,必能使曹軍寢食難安?!?/p>
眾人各抒己見,劉備一時也難以決斷。他看向李沐:“子修,此二策各有優(yōu)劣,若讓你擇一,你以為何者更優(yōu)?”